- A+
我们先看看科技领域著名的Gartner曲线,它比较科学的解释了新技术的成长曲线,当然也能解释为何今年无人不提的概念为何到了第二年就被冷落的现象。
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又称技术循环曲线、
光环曲线或者技术炒作周期。
第一个时期“技术诞生期”
一项新技术从0到1,从无到有,开始这项技术多为一个虚有的概念,出现了尚未成熟的方案或者作品,但是有人看到了商机,抢先涉足,争吃第一只螃蟹。
第二个时期“期望过高期”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且开始相信这项技术,予以很高的期望值,这时的估值也会在非理性中达到顶峰。
第三个时期“泡沫幻灭期”
方案设想终归是要落地的,当这项技术投入生产之后,发现并不是那么完美,应用难以落地,发展步履艰辛。
第四个时期“缓慢爬坡期”
慢慢的,新技术开始找到它的突破点,产品技术逐渐应用落地。
第五个时期“稳步增长期”
产品技术进入到成熟阶段,并应用到实际场景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技术红利,至此,这项技术才真正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
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创新技术手段,也是工程施工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
BIM技术的发展也难以避免Gartner曲线,BIM技术在我们国家经过前些年国家,企业的大力推广,以及媒体的宣传,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进入了“期望过高期”,大部分项目无法真正的应用BIM,BIM无法真正的落地应用,随之进入了“泡沫幻灭期”。
近两年,行业中对BIM价值的质疑声越来越多。形成此种情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价值本身需要沉淀,二是价值难衡量。
BIM的价值绝对不只是关键点模拟、碰撞检查、可视化呈现,模型更大的价值是信息的载体。作为载体,BIM的价值在于信息的解构和重构,及因为数据的连接带来的业务协同,也就是一定要下沉到业务本身。
同时数据的存储和流动只是数据链上的一部分,要让数据产生价值,还需要保证它的真实、及时和完整性,以及数据**和应用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源头数据的及时采集,以及后续数据挖掘和分析发挥作用,这需要BIM技术和云、大、物、移、智等技术结合,发挥其最大的效力。
关于价值难衡量,其实是相对简单的问题。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具有管理性质的工作,在开始应用阶段可能是一个人投入精力,他人享受价值的模式,员工由于岗位局限性而对价值存疑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管理的效益是团队化的,管理者需站高一线去判断整体价值是否得到提升,并配合合理机制让价值分配更加平衡、合理。在深水区,BIM的应用需要施工企业去磨内功,这也是不得不经历的阶段。
面对质疑和阻力,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地提升BIM的应用价值,做得更实更落地,量变产生质变,最终冲出深水区。